《申报》湖州旅沪同乡团体史料
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位于江南的核心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丰腴,湖河港汊纵横密布,适合蚕桑的生产,历来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誉。明清时,湖州已是全国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史称,明代天下蚕桑之利莫盛于湖,当地百姓“大半衣食于此。”蚕桑业的发展孕育了大批湖州商人,明清时已有许多湖州商人从事丝绸贸易。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限于广州一口,一些湖州丝商不远万里,驾船至广州,经“十三行”之手或直接与外商交易。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为湖州商人的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1843年,紧邻湖州的上海开埠,不久上海即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迅速取代广州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湖丝就近转至上海出口,不仅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运输成本大为减少,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湖丝的出口。不久以湖丝为主的中国生丝就占据了欧洲市场,而南浔辑里丝更成为欧洲市场的香饽饽,外销量直线上升。如以1843年的出口量为100、1845年为723.8、1848年为1252、1852年为1354、1856年为3215.6、1860年为3798。
进入20世纪前后,湖商在上海缫丝、造纸、面粉等近代工业以及金融与航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旅沪湖州人的大量增加,湖籍子弟还开始进入学界、政界等,同乡组织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1906年,周庆云、沈联芳、严浚宣、杨谱笙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湖州旅沪同乡会,这是旅沪浙江人在上海成立最早的同乡会。
1924年6月,经严浚宣、戴季陶、张静江、沈田莘、杨谱笙、潘公展、陈蔼士、陈果夫等人联合发起,新的湖州旅沪同乡组织——湖社宣告成立。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1872——1949)、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大报。本书即辑录《申报》有关湖州旅沪同乡团体及其附属机构的报道与记载而成,以便为了解与研究近代湖州人及其团体在上海的历史提供基本的史料。
上海是近代湖州人在外谋生创业的主要地区,近代湖州人在外创业史是近代湖州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湖州人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这是一笔值得珍视的历史遗产。深入研究这一历史,这对于挖掘湖州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与弘扬优秀历史传统,丰富湖州人精神文化内涵,乃至建设湖州文化大市都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