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洪武十八年(1385),着名书画家王蒙卒。王蒙号黄鹤山樵,为“元四家”之一。
二十八(1395),乌程县主簿王福率民疏浚三十六溇。
洪武年间(1368-1398),南浔辑里村人改进缫丝工艺,所产之丝,细匀坚韧,光泽可爱,闻名于世。
永乐十二年(1414),安吉广苕乡乡民吴贵归率众起义,县内鱼池、太平等乡以及长兴部分乡民纷起响应,朝廷命阳武侯薛禄率兵镇压。
成化七年(1471),湖州水利通叛李智,修浚、疏通太湖二十八溇。
二十三年(1487),析安吉南境九乡置孝丰县;割长兴荆溪、顺零、晏子三乡附安吉。
正德年间(1506-1521),孝丰广苕乡民汤毛九率众起义,一时攻占孝丰全县。
嘉靖元年(1522),水利郎中颜为环督湖州同知徐莺开浚大钱港沿湖七十二溇。
六年(1527),华亭徐献忠等纂成《吴兴掌故集》17卷(今存)。
十八年(1539),知府魏公济发民在云溪之上建潮音桥。
二十三年(1544),安吉旱,大饥,民卖妻鬻子。次年,太湖旱涸,长兴人食草根、树皮,大疫;武康旱,疫病流行,斗米百钱。
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554-1555),倭冠焚掠菱湖、新市等地,“烧民居,虏妇女,死者无数”。菱湖涌现“铁胡蜂”、“费都当”等民间抗倭英雄。
嘉靖年间(1522-1566),孝丰东南乡乡民用毛竹进行手工造纸。
孝丰吴麟、吴龙、吴维岳、吴维京于嘉靖年间中进士,时称“父子叔侄四进士”。
万历十三年(1585),工部尚书、水利学家潘季驯,于府城东北建造石桥,后人称此桥为潘公桥。
十五年(1587)秋,大风雨,太湖溢,平地水深丈余,饥疫,弃尸满道,河水皆腥。
二十九年(1601),孝丰箬竹开花结实,乡民采集充食。
是年,着名古文学家茅坤卒。
三十二年(1604),长兴一榜得李良栋、黄于郊、朱汝鳌3进士。
三十六年(1608),知府陈幼学发民修筑东塘,并 以青石。
四十一年(1613),德清人方从哲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升宰相。
明中叶以后(1500年以后),菱湖、双林两镇成为丝织业重镇,南浔镇更以“辑里丝”闻名国内。
天启四年(1624),董斯张撰成《吴兴备志》32卷(今存)。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大雨七昼夜,没禾;秋,蝗害稼,人食树皮草根。十四年,大旱,德清疫病流行。十五年,又旱、蝗害,德清、长兴等地民以树皮、山中白泥充饥。
十七年(1644),着名小说家凌蒙初卒于徐州任所。
崇祯年间(1628-1644),天主教传入湖州,设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