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述
清风涤荡万象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省推进“两个先行”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启动之年。这一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崭新蓝图徐徐铺展;这一年,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号角在太湖南岸声声嘹亮。
风雨兼程、步履铿锵。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省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诚履职尽责、敢于善于斗争、奋力实干争先,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提供坚强保障。
把握“国之大者” 强化政治监督
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开展一线检查6次,实地监督抽查有关项目4个,发现并督促整改有关问题8个……2022年,南太湖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指示要求,将监督检查工作贯穿全年,通过对标检视、问题排查、专项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助力南太湖保护与开发项目高质量完成。
这是全市强化政治监督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市纪委市监委开展闭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项政治监督工作,着力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推动创造性落实、具体化落地,推动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市委重点任务推进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覆盖到哪里。
从常态化疫情防控到优化营商环境,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保障粮食安全到生态环境保护……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湖州得到最坚决、最彻底、最有效的落实。
政治监督既要全面覆盖,也要突出重点、找准落点。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聚焦精准有效,打好九届市委巡察“开局战”,统筹运用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提级巡察等形式,对22家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共发现问题683个,移交问题线索17件,党纪政务处分10人。
创新开展“清风入企365”行动,深入企业走访840次,推动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98个;开展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专项监督,督促整改问题269个,推动建立完善制度29项;坚决查处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156起,处理174人……一年来,市纪委市监委坚持把政治监督贯穿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政治巡察全过程,把政治监督成果转化为常态机制,真正让“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成为一个个实际行动、一件件治理成果。
聚焦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三不腐”
着力涵养山清水秀政治生态
2022年,全市共受理检举控告471件次,处置问题线索2980件;立案1433件,同比增长41%;党纪政务处分1271人,同比增长29.6%;采取留置措施62人;移送司法机关49人……数据的背后,彰显了全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压倒性力量常在、保持强大势能常在,坚定不移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恒心韧劲。
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稳步实施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以案促治的实施办法》,推动以案促治制度化常态化;加强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监督,完善治理机制;开展“红通人员”追逃追赃工作,着力筑牢追逃防逃堤坝……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案件的同时,注重发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挖掘制度漏洞,有力推动查处个案向整治共性问题拓展,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坚持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统筹发挥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党性教育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
协助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下发全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案例汇编,制发警示教育片,督促党员干部汲取教训。把干部教育管理抓在经常、严在日常,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5900余场次,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30万余人次,通过抓早抓小,提醒党员干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坚持以清廉建设为基,构筑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全面落实全省清廉浙江推进会精神,推动清廉湖州建设全域覆盖、整体提升,全力打响清廉湖州品牌。
把清廉湖州建设纳入各区县和市直部门的年度考核项目,建立“5类核心指标+N类个性指标+1类反向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巩固深化机关、乡村、学校、医院等清廉单元建设成果,推动清廉单元向公安、财政、市场监管、医保、社会组织等拓展;深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中的个性化廉洁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一项项部署纲举目张,一个个举措精准有力,人民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清廉湖州建设经验,清廉湖州的“金名片”正在各清廉单元的齐头并进中越擦越亮。
持续纠治“四风” 倾情护航民生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吴兴区东林镇三级调研员沈建明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活动安排,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安吉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递铺养护站站长黄为农公车私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一起起公开通报,折射出纠治“四风”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不停歇。
过去一年,湖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精神强化正风肃纪,深化“清风行动”,将节点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效衔接,采用市县两级上下协同、“室组地”联动、多部门联合等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全市共查处“四风”问题362人、处理403人。
整治的关键在于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一年来,全市打出“查处问题、通报案例、完善制度、加强教育”组合拳,全年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4起63人,抓常抓长,久久为功。
群众期盼处,就是作风建设的发力点。
过去一年,市纪委市监委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紧盯教育乱收费、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群众急难愁盼,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43个,深入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治理、土地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教材排查整改等工作,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70起,处理176人。
同时,优化完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进一步拓展功能模块,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挽回经济损失638万余元。
2022年,全市检举控告量、初次举报量、重复举报量、村(社)检举控告量分别同比下降19.2%、13.5%、69.5%、27.7%,实现“五年五连降”。
勇于自我革新 加强队伍建设
锻造匹配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
全市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3名,省纪委嘉奖6人。这是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亮眼的一笔。
2022年,湖州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自身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市纪委常委会依托“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班子引领、全员跟进。在市纪委常委会的引领带动下,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通过大学习大讨论、青年论坛等形式,持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制作线索管理流程图和处置流程指引,加强问题线索处置全流程规范指导;在全省率先制发“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标准化流程;建立健全重要情况报告工作试行办法、派驻机构片组联系工作等机制,强化派驻机构协同联动、过程管控和责任落实……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加强。
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强,用好执纪执法权,光凭热情、仅靠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2022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全面推行“大课堂”集中培训、“小班化”主题培训、“云端式”线上培训,完成全员培训8000余人次。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铁军,需要铁一般的纪律和作风。
去年6月开始,市纪委市监委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动纪检监察干部围绕“六问对标”找差距、明方向、定举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尽责、奋力奔跑,在改进作风形象中实干争先、当好表率。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市纪委市监委坚持严管严治、系统施治,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九个严禁”,常态化组织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严查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失职失责等行为,坚决防治“灯下黑”。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开启新篇章,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